2012年2月28日星期二
现在网上购书大行其道,不仅便宜,而且貌似选择比较方便。
但以我的感觉,网上选书其实很迷茫。迷茫在于书不能自己拿来看,拿来比较,判断的根据不过是其他人写的评论、书的销量而已。问题是书的销量其实只能说卖的多,不能说书好。至于他人的评论能有借鉴价值的很有限,我想可能很多人来不及把书看完就进行了评论,结果就是一些套话而已。那些看了书,思考了的评论才有真的价值,但是这样的评论很少很少。并且,因不同的人的阅历、文学水平、视野不同,同一本书可能又有极为相反的评价,让人无所适从。有的时候买了书,跟评论,跟自己的期待差距太大,只能很无奈的笑笑,下回注意吧。
只是希望每个人,当然也希望自己能够用心去评论,做一点点有利于他人的事情。
2012年1月26日星期四
最近发现,很多字不认识,自己的水平也太差了。
慨叹,小的时候没好好学习中文,现在只好靠查字典来弥补。只是现在记住一个字的难度要远超过小的时候,”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说的真对啊。
这也跟自己经常不求甚解有关系,有些字以前是见过的,但是稀里糊涂的就过去了,大概分析个意思,却不去确认它的读音和本意,结果一错到底。也许曾被人耻笑,只是自己不知。
好在自己还能查字典,伤悲无用,字还是要学,书还是要看。
2012年1月26日星期四
今日读了《中美洲史》,受益了。
中美洲是个极小的区域,分为7个更小的国家,分别为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伯利兹。
中美洲面积略大于西班牙,有45个截然不同的土著,其中玛雅人和库纳印第安人一直保留着独立的民族传统,使用自己的语言。现在居住的还有其他的混血群体,如梅斯蒂索人(Mestizo)——印欧混血人种。
这本书讲述了中美洲3000年的文明史,从早期的前哥伦布时期文化一直到最近中美洲所面临的政治与经济挑战。涵盖面很广,内容很丰富,
玛雅人等原住民曾经有很辉煌的文化,有他们自己的宗教,但是西班牙人来了以后,这些文化被破坏了,文字也没有人认识了,真是可悲。好在土著还是很多人的,在偏远的地方的人还是最终能够保持一些自己的传统,传教士破坏了很多文字书籍,是很大的损失。
征服、反抗、征服、反抗,不断的循环着,让当地人深受其害,但最终还是走向了独立。
独立的国家也是纷争不断,独裁,屠杀,经常发生,人民的困苦不断。好在已经到了现代社会,他们慢慢地走向了真正的民主,向好的方向发展。
中美洲史也是血泪史,是印第安人的血泪,也是人类文明的血泪。希望人类社会不在重蹈覆辙,而是走向更高级的文明。
2011年11月27日星期日
《一个传统中医的成长历程》记述了作者从小的时候跟太爷学习中医,到上中医大学,到买药,到自己开中医药店行医的经过。
书中写的浅显易懂,可以说引入胜,读罢都有去学中医的冲动。
此书对理解中医比较有好处,中医是哲学,辩证论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高深莫测啊。
后来看另一文章,说中医不是不是科学,是真理。西医是在不断的否定自己,而中医理论是永恒不变的。
参考资料:
《一个传统中医的成长历程》任之堂主人 著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1年11月27日星期日
《遥远的救世主》作者豆豆,这个是我一段时间以来看的第一部中国人写的小说,据说这部书反应了人道的问题,并拍成电视剧《天道》。
丁元英,成功的私募基金的经理,在获取巨大利益后,激流而退,开始了在古城的隐居生活。芮小丹,古城刑警,年轻、漂亮、能力强,受朋友肖亚文之托,为丁元英安排隐居场所。故事就发生在此两人之间。
丁元英似乎是看懂了中国传统文化之劣的人,他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皇恩浩大的文化,它的使用是以皇天在上为先决条件。中国为什么穷?穷就穷在幼稚的思维,穷在期望救主、期望救恩的文化上,这是一个渗透到民族骨子里的价值判断体系,太可怕了。”表面看确实如此,但这决不是中国人的骨子里的文化,而是强迫之下的屈从,只要条件许可,这个”皇恩浩荡”的文化就会瞬间灰飞烟灭。任何文化如果不是自由发展的,那么就不是真正的文化,只是扭曲的人性。
林雨峰的自杀,芮小丹的自杀,都是怯懦的表现,人到关键时刻才能看出来这一点。也许死了,什么都没了,貌似生命到这里是完美的,但是,其实是逃避了人生的挫折,如果每个人在挫折到来的时候都自杀,那每个人都是完美的。林雨峰完全可以暂时低头,卧薪尝胆,再创辉煌,毕竟他现在的家底,比他刚创业的时候要好很多很多,但是他没有那样的装置,一击倒地,再也不想爬起来了。若当年勾践甘心如此,自杀以得解脱,那么就没有报仇复国的辉煌。面子,面子,对于中国人太重要了,甚至比生命还重要。败诉无非是面子过不去,要低头跟人家合作,这点小挫折都接受不了,不死在与丁元英的商战,也会死在其他人的商战中。
芮小丹死之前应该悟出了道了,本来她已经决定离开刑警这个职业了,但是还是为了一个面子,最后双脚没了,脸破相了,以前所有骄傲的展示给他人的资本都没有了,人们会如何评论她?她自己如何再再人前抬起骄傲的头?只有死,一了百了,再也不用想了,管他死后多少人悲伤,都没关系了。
小说的名字叫”遥远的救世主”,谁是救世主?其实救世主就是他们自己,他们可以避免死亡,再度辉煌,但是,他们做不到。
从反应的人性的叙事来讲,小说到位了;从文学上讲,描写还比较肤浅。
参考资料:
《遥远的救世主》 豆豆 作家出版社
2011年11月21日星期一
《嘉莉妹妹》,作者西奥多·德莱塞(Theodore Dreiser,1871~1945),美国著名作家。
讲述了一个初到城市的女孩子的故事,虽然现在看来这个故事有点老套,但也许当时是非常令人新鲜的。
嘉莉,嘉罗琳·米贝,小说中的主人公,从芝加哥附近的农村来到城市,开始寻求自己的向往的生活。两个男人从此走进了她的生活,第一个,德鲁埃——一个事业有成的推销员,她成了嘉莉妹妹的第一个男人,供给她足够的经济支持,摆脱了辛苦做工的境况,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第二个,赫斯渥——一个成功的酒店经理,嘉莉成了他的情人,最终,赫斯渥因家庭矛盾,临时起意,偷了酒店的钱,哄骗嘉莉私奔。最终他们在纽约落脚,赫斯渥后悔自己偷窃的行为,把大部分钱都邮寄回去,开始自己创业的生活。开始尚可,同样经营一家酒店,虽然规模小了很多。结果天有不测风云,店的土地被卖,不再续租,赫斯渥失业了。工作不好找,高不成低不就,结果就懒在家里,再无斗志。最后钱没了,生活已经过不下去了。为了生存,嘉莉出去找工作,在剧团找到份跳舞的职业,她厌倦了无所事事白吃饭的赫斯渥,离开了他。很快,凭借自身的才能,她成名了。赫斯渥,则一蹶不振,最后乞讨为生,最终厌世自杀。
嘉莉,为了舒适的生活,甘心包养,也许不对,也许对。但她还存在奋斗的勇气,最后走上独立自主的生活道路,难能可贵。
赫斯渥,本来很有能力,但最后堕落了,缺乏了奋斗的勇气,结果越坠越深,直到乞讨的地步,绝望自杀,其可悲在于丧失了斗志。
任何人,任何时候,都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充满斗志,这样至少不会沦落到乞讨自杀的地步。
参考资料:
《嘉莉妹妹》[美]西奥多·德莱塞著 裘柱常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年10月6日星期四
黑夜中,观赏了《死亡诗社》,震撼于影片深刻的意义,看似平常的一个学校的老师,普通的他所教育的学生,但反映了这个世界性的问题,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是被传统束缚思维循规蹈矩的人?是按家长规划完成一生的人?还是寻求自由的思想展现个性的人?是满怀激情去实现自身的梦想的人?
激情,让人满怀信心去做事;梦想,让人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期待;自由,让人用最开阔的思维去探知这个世界。
只是,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人自以为是,以为他们给别人铺的路才是对的,从而扼杀了别人的激情、梦想和自由,电影中的悲剧就是这样造成的。
你可以有你的思想,但你不能由此扼杀别人的思想。
2011年9月25日星期日
《每个人都死了》是美国作家劳伦斯·布洛克所写,主要描写的是一个私家侦探马修·斯卡德的朋友米克·巴卢被莫名奇妙的找茬,手下的人死了,东西被偷。而马修被人袭击,到后来米克的酒吧葛洛根被持自动枪械的人袭击,死了很多人。为了找出幕后的凶手,马修和米卢并肩战斗,终于发现对手是多年前被米克所杀的帕迪·法雷利的儿子,他是来为父亲复仇的。而在米克这边,出了个叛徒安迪·巴克利,马修和米克将计就计,进入帕迪·法雷利的儿子道林设下的圈套的地方,那本来是米克的农场,经过出其不意的突袭,他们打死了所有的敌人,全身而退。
整个故事很一般,最不喜欢的是太多太多的对话,没有对话好像这个故事就没有太多可写的了,所以感觉有点乏味。
参考资料:
《每个人都死了》[美]劳伦斯·布洛克 唐诺 译 新星出版社
《直捣蜂窝的女孩》,是一部大作, 六百多页,479千字,好厚的一本小说。这本小说写的不错,情节曲折,环环相联,扣人心弦,非常值得一看。
它是《千禧年系列》的第三部,不仅篇幅最长,也是内容最丰富的一部。《千禧年系列》是一部瑞典小说,从2005年首部曲出版后,销售量已经突破2600万册,2009年更成为全欧洲最畅销的小说,其中第一部《龙纹神的女孩》和第三部《直捣蜂窝的女孩》均获得北欧犯罪小说协会最佳犯罪小说”玻璃钥匙奖”。
故事从一个被枪击的女孩开始,被手枪打中头部,送进医院奇迹般的生还,她就是那个女孩——莉斯·莎兰德,另外还有一个揭开莉斯·莎兰德相关事件的关键人物,《千禧年》杂志的记者——麦可·布隆维斯特,所有的故事便是围绕他们两个开始了。
亚历山大·札拉千科,莉斯·莎兰德的生父,一个叛逃的苏联KGB情报人员。被瑞典安全部门接纳,并掩护其身份。其殴打莉斯·莎兰德的母亲而导致永久性脑损伤,不断的脑出血,莎兰德一心寻求让他得到惩罚,却受到安全部门的阻挠干扰,甚至残害她。
莉斯·莎兰德年纪27岁,身高154公分,体态瘦小。其父亲亚历山大·札拉千科,十二岁时因纵火谋杀父亲,被判定患有精神疾病而关押在精神病院。十八岁时被法庭宣判无行为能力,必须在监护之下生活。莎兰德性格怪异,沉默寡言而不善交际,几乎没有朋友。但莎兰德在智力方面其实类似于天才,数学演算能力高超且过目不忘,自学成才的电脑功底,达到世界顶级黑客的程度。
麦可·布隆维斯特年纪45岁,外貌堪英俊,性格正直且聪明机智,很有征服女人的魅力。他为《千禧年》杂志社工作,专门揭发企业和政府的黑暗内幕,曾因为刊载某位企业家的犯罪行为而遭到毁谤罪的判罚,并因此入狱服刑三个月。但事后在不懈的努力下,收集到完整且充分的证据,将该位企业家扳倒,因而一举成名。他现在深入进莉斯·莎兰德的事件中,开始揭发政府中国家安全部门的邪恶的行为。
在采取了一系列报复行动后,莎兰德和她的父亲都受了重伤,双双住进了加护病房。而莎兰德的法定监护人也在之前的报复行动中遭到杀害,一份被隐藏多年、关于莎兰德十二岁被关进精神病院的真实缘由的档案被布隆维斯特取得。于是,特别小组面临极度的危险,这个小组一旦曝光,除了小组成员将会受到刑事审判外,人民将会强烈质疑现任政府,产生严重的宪政危机。特别小组必须出动将事情摆平。与此同时,布隆维斯特光是有一份多年前的报告还不够,并不足以证明小组的存在,也无从得知小组成员有那些人,因此必须进一步地追踪事情的真相。于是,一方是要确保莎兰德的行为失能判定持续下去,确保相关人员都保持隐秘,一方则是要推翻莎兰德的精神失常宣判,并挖掘出所有相关的人员。
小组为掩盖违法事实,布隆维斯特为揭露违法事实,双方开始了惊心动魄的较量。
小组前任的组长古尔博出动,他的中心思想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包括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掩盖事实。找莎兰德原来的精神病医生出马,撰写虚假的精神状况评估报告,让法院相信莎兰德确实有严重的精神疾病,必须管押在精神病院中;以国安局的军事机密为由,误导检察官,回收被布隆维斯特取得的档案,并将同情莎兰德的警员调开;全面监视和监听布隆维斯特的一举一动,掌握媒体调查的进度;最后是杀死莎兰德的父亲,彻底断绝他的威胁。
布隆维斯特受到全面监控,并被窃走相关证据。因此他在家中装设隐秘的录像机,录下小组成员侵入他家埋设机关的影像,并派人跟踪那些跟踪他的人。他在机密档案被抢夺回去之前复制好几个备份,分开收藏在不同的地点。他让莎兰德侵入她的精神病医生的电脑系统中,找到重要的通信资料,指证对方曾经、并准备再次陷害莎兰德。布隆维斯特还设法找到国安局中负责确保宪政体制的单位,告知特别小组的存在,并提出相关的证据证明这个小组不仅存在,还做出了违反宪法,侵害莎兰德人权的犯罪行为。
现任首相完全不知道小组的事情,但发现这件事情政府违法严重,必须面对艰难的抉择,包庇掩护小组,则自己也陷入了违法的事件当中,但任由布隆维斯特揭发小组的存在和犯罪事证,则会引发宪政危机,造成现任政府的崩溃。首相最终的决定是,主动出击,在国安局内成立一个临时的宪政小组,针对特别小组进行调查。但在确认一切之前,必须在私下进行,如果事情是真的,可以避免打草惊蛇,如果事情是假的,则可以避免国安局内部的动荡。
为了掩盖事实,疯狂的行为不断,从监视到毁灭证据,到杀证人,到最后准备杀掉布隆维斯特灭口,越来越走向一个无底线的邪恶深渊。
法庭上对莉斯·莎兰德的起诉失败了,相关的证人,当年的确认精神病的泰勒波利安的种种行为,被辩护律师揭穿。政府对小组的调查也完成了,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拘捕。
最后莎兰德也被法院宣判精神没有失常,她自由了。
参考资料:
直捣蜂窝的女孩 [瑞典] 斯蒂格拉森 颜湘如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年9月9日星期五
《无间任务》是一部写的非常好的小说,可以用引人入胜来形容。情节曲折,扣人心弦。
小说讲述的是私家侦探杰克·李奇为了追查10年前其在军中服役时射杀的一个认为已经死了的人——昆恩,同想找到萨克雷·贝克贩毒证据的并救出打入其内部的卧底美女泰瑞莎·丹尼尔的缉毒组警察苏珊·达菲进行的合作的事情。
她们设计了一个绑架被救案,目标就是萨克雷·贝克的儿子李察·贝克,杰克·李奇就成为了救人的英雄,为了更真实,甚至表演了他打死一个警察的场景。一切顺利,杰克·李奇打入贝克家里。但因为设计上的疏漏,李奇数次险些被怀疑,都被他机智干练的处理掉了。其实贝克不是贩毒的,而是贩枪的,他上面还有个人控制着他,经过一系列复杂,惊险的过程,终于杰克·李奇收到了最多的信任,也开始了整个的追寻过程,惊心动魄的对抗之后,最终杀死昆恩,救出泰瑞莎·丹尼尔。
此书值得一看。
参考资料:
《无间任务》 [英] 李查德 彭临桂译 中国华侨出版社
近期评论